9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,再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新的綜合試驗區,同時跨境電商監管過渡期將延至明年年底。
跨境電商試驗區 或向中西部擴圍
近年來,跨境電商迅速發展。國務院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批準在杭州、廣州、深圳、天津、上海、重慶、合肥、鄭州、成都、大連、寧波、青島、蘇州等13個城市設立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。
9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,再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新的綜合試驗區,在全國復制推廣。業內人士認為,這就意味著在試點“收緊”一年多以后,跨境電商試驗區有望進一步擴圍,迎來新的成員。
商務部下屬研究單位負責人稱,目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,下一步有望擴大到中西部地區試點,以形成區域間均衡發展。
華商報記者發現,西安在2014年就已獲批國家跨境貿易電商服務試點城市。今年4月,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。不過,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還一直未在西北五省設立。
“西安申請設立跨境電商試驗區的時機已成熟。”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表示,去年陜西一些跨境電商企業,因為稅收新政等影響而搬至鄭州、成都等周邊的綜合試驗區。所以,如果試驗區擴圍至西安的話,將極大利好跨境電商產業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。
跨境電商交易規模4年增3倍
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,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,并加快完善相關制度。
算上這次,跨境新政監管已延期三次。去年4月,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收政策實施,由于細則未及時公布,一些保稅倉內的大量清單外商品不能清關,相關跨境商品出現下架;隨后,多部委陸續對跨境電商進行政策細化和說明;去年5月,經國務院批準,跨境電商新政監管措施延緩一年執行;去年11月,又確定過渡期延長至今年年底。
“過渡期的再次延長,相當于給跨境電商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。”易觀國際分析師陳濤表示,在延長政策消息出臺之前,跨境電商企業、從業者對今年底的市場走向都存在觀望態度,商品備貨、活動策劃受到一定影響。政策壓力釋放之后,可以預期今年的雙11、黑五等營銷節點,各廠商將有不錯的表現。
按有關規定,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,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個人物品監管。
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,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.7萬億元,同比增長24%。2012年時全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.1萬億元。也就是說,四年間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增長了3倍多。該中心認為,未來跨境電商仍會保持年均20%以上的高速增長。
陜西可圍繞兩方面創新
本次會議還提到,要圍繞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著力打造互聯互通、智能化的新型外貿基礎設施,鼓勵建設覆蓋重要國別、重點市場的海外倉,加強物流網絡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。
張鴻對此認為,將跨境電商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銜接,建設海外倉,有利于促進與相關國家的經貿往來。而結合陜西的區域經濟特點來看,可以突破以往一些跨境電商“重進口、以海外代購為主”的傳統模式,重點圍繞這兩方面進行創新布局:一是圍繞陜西自貿區農業板塊這一特色,推動農業電商走出去;二是借助“一帶一路”的外貿和交流平臺,搭建起國際易貨交易平臺和網絡。
在不少消費者眼中,跨境電商被理解為海外商品代購,其實跨境電商進出口已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。今年上半年,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3.6萬億元,其中出口規模達2.75萬億元,占比高達76.4%。進口規模8624億元,只占24%。
陳濤說,跨境電商,在全球范圍都是新興領域,中國在其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,“我國要保持這種領先的話語權,有必要在政策層面營造相對寬松、穩健的環境。”華商報記者 李程
來源:轉自網絡
|